走进律协

成都:做强律师行业党建 让法治阳光更暖民心

发布时间:2019-03-04 16:34:00       浏览量:203



       据了解,成都现有律师事务所730余家、律师超1.3万名,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居全国第4,副省级城市第2,其中党员律师4143人,占律师总人数的32%,党员律师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近年来,成都市委高度重视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把握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机遇与挑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成立市律师行业党委,做强律师行业党建,让法治阳光更暖民心,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法治力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为律师行业发展立好根铸好魂

       (一)“一条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律师队伍,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培训15场次,培训党员律师1500余人,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自觉、坚定。

       (二)“两个必须”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明确规定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负责人必须进入律所管理层并列席合伙人会议,有权对重大事项提出建议、有权对违法违纪律师提出处分建议;在律师行业的各项评先评优推荐中,必须由党组织签署推荐意见,强化党对律师行业的全面领导。

       (三)“四个同步”护航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律师事务所审批与建立党组织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步,律师执业申请、转所与组织关系接转同步,律师事务所年度考核与党建工作考核同步,党员律师年度考核与民主评议党员同步,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律师行业党建针脚密阵脚稳

       (一)分类施策,提高组织覆盖。组建市律师行业党委,统筹开展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对从业人员全覆盖摸底,分两个类别推进组织覆盖,对有3名及以上正式党员的律师事务所,单独建立党组织190个;对党员人数不足、暂不具备条件的,以联合组建、转入组织关系等形式,组建联合党组织39个。实施律师行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在2018年实现组织全覆盖基础上,2019年全面解决“好不好”问题,2020年全面解决“强不强问题,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多措并举,配强党建力量。鼓励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书记与负责人“一肩挑”,组织党务专题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奉献精神强、业务能力强的“四强”型党组织书记。针对规模较小、暂时没有党员的律师事务所,选派党建指导员95人,强化党建指导。市律师行业党委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党员律师人才培养计划,由党员骨干带头,设立党员律师示范岗,引导党员律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新载体,做优党员教育。创新党员律师教育培训理念,通过“蓉城先锋·党员e家”和“成都两新党建”“成都市律师协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及时向律师传达党的声音和行业党建动态;建设律师行业和律师事务所“微党校”46个,吸引党员律师线下参与活动;组织行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增强对律师骨干的政治吸纳。

       三、强化相融互促,助推律师行业活力强发展兴

       (一)价值引领,推动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组织举办律师文化节、法制脱口秀、城市绿道骑行等活动100余次,用文化凝聚人心,锻造忠诚、担当、务实、奋进的律师队伍,增强广大律师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典型示范,推动竞先争优、互促共进。成立全省最大规模“同心律师”服务团,启动服务民企“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党员律师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发挥。注重在各项评先选优中,将行业普遍公认的党组织、党员律师推选出来,通过“成都两新党建”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蓉城新星故事荟”等网络平台,讲好成都优秀党员律师故事,着力在律师行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有143名党员律师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被全国、省、市三级律协党委评为先进的党组织37个,优秀党员50人次,获省级以上表彰80余次。

       (三)资源倾斜,推动优先示范、带动发展。探索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整合人才、群团、社治等多方资源加大项目资金投放力度。打造“一室多用”的党组织活动阵地,引导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等其他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推动场所共用、资源共享。推动政府招投标、政府购买服务等资源向党建工作扎实的律师事务所、优秀党员律师倾斜,优先选择党员律师承接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树立党建强业务强的鲜明导向。

       四、强化作用发挥,引导律所律师勇担当善作为

       (一)助力“一带一路”,服务国家战略。利用成都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优势,组织举办“涉外仲裁专题论坛”“走出去法律顾问座谈会”等10余场次,吸引300余名律师建言献策;组织本土律师参加“香港一带一路法律论坛”,问诊把脉“一带一路”为成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成都更好的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

       (二)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中心工作。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两新”组织“党旗领航·双百千”行动,以法律帮扶、与贫困村结对、党员律师进藏区、捐赠普法读本等形式,落实法治帮扶。近年来,已结成帮扶对子40对,签订协议40份,党员律师服务团进藏区等活动1000余场次,开展精准扶贫300余人次,捐赠金额58.5万元,形成了“党员律师公益行”等成熟做法。

       (三)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党员群众。党员律师带头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近5000场次,建立60个“社区法律之家”,选派1179名律师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形成“1+1法律志愿者”“法治998”等品牌。同时,专题培训党员律师160余名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营造和谐的治安环境。


--转自人民日报数字四川 


原文链接